2015年2月,工信部、发改委及财政部联合发布了《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(2015-2016年)》(简称“《计划》”),首次将增材制造(即3D打印)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对3D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计划。《计划》提出,3D打印的发展目标为:到2016年,我国将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,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,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迖到国际先进水平,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。其中也对我国3D打印的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: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,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,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,离实现大规模产业化、工程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。同时,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,政府还提出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发展战略,努力实现由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的转变。
学校:开发3D课程是3D打印走进课堂的前提
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对相关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,学校对于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也倍加重视起来。国内已有不少学校采购了 3D打印机,然而对于怎么将机器用起来,却成为一个难题。有的学校独立开设3D打印设计课程,然而也仅仅是去网上找现成的3D模型然后打印出来;有的学校将3D打印与各个学科结合起来,然而要让全校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学会设计3D模型,却十分困难;还有的学校甚至限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难度,而将打印机长期闲置,而没有发挥任何教学的作用。不可否认,虽然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 3D知识,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色彩,但是仅仅是打印现成的3D模型,当然不能凸显3D打印在教育上的真正价值,而应该将目光放在3D设计上才对。
企业:教育推动3D打印设备的发展
从企业的角度,3D打印与教育的结合意义深远。首先,教育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,促进了设备的销售,为企业带来了短期盈利的机会;其次,国家政策对于教育和对于3D打印两者的大力扶植,在两者的结合领域发展道路将更加通畅,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;最后,教育培养人才,这些人才将来投入科技和创造活动中,又反过来促进3D行业的发展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因此,无论是着眼眼前还是长远,教育都为从事3D打印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。设计开发出一套优质的课程,是3D打印与教育结合的第一步,也是3D打印企业目前的迫切需求。
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