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3D打印苏州3D打印

企业新闻

当前位置: 苏州3D打印 > 企业新闻 > 3D打印的热点

3D打印的热点

更新时间: 2019-10-22 10:50:21  查看次数: 615    
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(AM,additive Manufacturing),能够将数字化3D模型制造成三维实体。随着3D打印机制造成本的降低,3D打印技术在普通用户中得到迅速推广,也逐渐成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。


获得数字化3D模型是进行3D打印的第一步。用户可借助3D建模软件,如Maya,3DS,Max等,建立物体的网格模型。借助以上软件生成的网格模型通常是单层曲面网格,用来表示物体的边界。3D打印机只能打印密闭的网格,使用建模软件生成的曲面网格通常不符合打印条件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大多数3D打印软件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:1、将曲面表面上孔洞等进行填充,将整个曲面网格生成封闭实体。2、将曲面网格作为物体外表面,根据特定厚度生成曲面网格的等距曲面,作为模型内表面。将内外表面之间的区域封闭成实体,进行3D打印。通常将这种薄壳状结构称为壳体。


  1. 会显著改变模型表面结构,曲面网格本身的孔洞结构会被填充。另外通过方法1处理的模型内部都会被打印材料填充,会延长打印时长,消耗更多的打印材料。
  2. 生成壳体进行打印能够有效节省材料,缩短打印时间。但是壳体打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合适的壳体厚度。厚度过小会使得打印出的物体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;厚度过大会影响整体的外观,浪费材料。过大的厚度也会导致曲面凹处等距曲面产生自交。


如何增强物体结构强度以满足相应设计要求是3D打印领域热点问题之一。近年来,国内外学者通过増加内部结构,使用蒙皮-刚架结构等方法增强物体的结构强度。也可改变物体内部质量分布、降低自重等方式减少支撑结构应力值,同时达到节省打印材料的目的。然而壳体通常内外表面都可见,且存在孔洞等能够观察到模型内部。增加支撑结构会影响物体的外观,甚至影响其设计功能。


为了解决以上问题,我们提出了一种优化薄壳状物体厚度参数的方法,能够在不增加额外支撑材料的基础上,使物体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。我们优化的目标是保证物体上节点的应力不超过材料屈服强度。即物体在指定外力条件下,保持结构稳定不断裂。在模拟物体受力过程中,采用壳单元有限元仿真方法计算物体静态平衡状态下的应力数值。根据von Mises屈服准则判断物体是否发生塑性形变。采用三角形壳单元进行计算,其单元刚度矩阵可以表示为厚度参数的函数,能够加速优化过程中求导等计算。

联系我们

企业名称 : 苏州3D打印

企业电话 : 15816873821

企业手机 : 15816873821

企业QQ号 : 3092215391

企业邮箱 : xmjiecheng@qq.com

企业地址 :

网站首页 | 关于我们 | 企业新闻 | 产品展示 | 成功案例 | 营销网络 | 人才招聘 | 联系我们 | TOP